语文语法

(一)  词性

实词:名、动、形、数、量、代

虚词:副、、连、助

1.副词: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,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、范围、时间、频率、情势、语气等。起修饰、限制作用。常用的副词有:很、更、最、都、只、才、就、没、不、非常、已经、曾经、刚刚、立刻、马上、忽然、终于、大概、简直、难道等。

  示例:

开心(程度副词)

      刚刚下楼(时间副词)

2.介词:介词不单独使用,经常用在名词、代词等的前面,和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,表示对象、方向、地点、时间、比较等(自、从、以、当、为、按照、由于、对于、为了、到、和、跟、把、比、在、关于、除了、同、对、向、往、朝……)。 

示例:

      城市中心开。 (方向)

外滩看风景。(地点)

      终于等今天。(时间)

3.连词:连词,起连接作用。用来表示并列(和、跟、同)、转折(而、但是)、选择(或者)、递进(而且、并且)、条件(虽然、只有、只要)、假设(如果)、因果(因为、所以)。

     (基本所有的关联词都属于连词)

4.助词:附加在词、短语、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。助词可以分为三类。

1)结构助词(的、地、得、所、似的),其中表示两部分之间的修饰关系,表示补充关系。

①“的”“地”连接前后词语,表修饰限定。

决定之后,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,于是“做”和“作”就有了明确分工。(张中行《叶圣陶先生二三事》)

“哥儿,你牢牢记住!”她极其郑重说。(鲁迅《阿长与<山海经>》)

前边的词语 “明确” “极其郑重” 主要起修饰或限制作用

②“得” 则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,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。

有一次,他撞在电杆上,撞半面肿胀,又青又紫。(杨绛《老王》)

③“所”用在一部分动词前边,后边加“的”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。

“所写的” “所说的”“ 所认识的” “所面临的” 等。

④“似的” 附着在词或短语的后边,相当于“像......一样”,用来做比喻,或者说明情况相似。例如:

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,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......(端木良《土地的誓言》)

2)动态助词(着、了、过):附在动词后面,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。

表示动作、行为正在进行中。他走着(表示正在走)

表示已经完成。他走了(表示他已经离开这里)

表示曾经发生过。他来过(表示曾经来这里,现在却不在)

3)语气助词(了、嘛、啦、吧、啊):表示陈述、疑问、祈使、感叹等语气,都用在句子末尾。

他会。(表示肯定的语气)
他赢。(表示确定的语气)
你冷?(表示疑问的语气)
你去。(表示祈使的语气)
多美!(表示感叹的语气)

5.拟声词: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。、哗、轰、得得咕咕扑通叮叮当、哗啦啦、叽叽喳喳、啦等。

  示例:蜜蜂嗡嗡      鸟鸣啾啾      叮铃

6.叹词:表示感叹、呼唤、应答等的词。常用的叹词有哈哈、唉、啊、哼、呸、哎哟、哎呀、咳、哦、嗨、喂、嗯,哎等等。口语常用,表感叹,一般独立成句或独立做成分。

示例:

啊!黄河。——(光未然《黄河颂》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(二)  短语类型

   并列短语
即同词性词+同词性词

+名、动+动、形+形、代+代、数+
有的前后可以掉换位置,有的不可以
示例:柴米油盐

   主谓短语
主语:动作的发起者
谓语:动作/状态(动词或形容词)
主语+谓语的短语即主谓短语
比如:我走,我丑

   动宾短语
动词+宾语(名词或代词)即动短语
如:上菜

   宾短语
介词+宾语即宾短语(前面一般会有一个不及物动词)

   补充短语
补语起到一个补充说明的作用
有两种:
1.
动补
如:跑得快
‘得快’对这个‘跑’进行了补充说明
2.
形补
如:热死了
‘死了’修饰形容词‘热’

   偏正短语
正,中心语
偏正即偏向中心语
有两种:
1.
定中
中心语一般为名词
定语一般为形容词或名词
标志为有‘的’
如:丑的树
2.
状中
状语一般为形容词
中心语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
标志为‘地’

 

(三)  句子成分

主谓宾(主干)

其中主语可以是名词/代词

谓语可以是动词/形容词(动作/状态)

宾语同主语,唯一的区别就是主语是动作的发起者,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。

定状补(修饰)

其中定语起修饰/限定作用,后面+名词/代词(通常是主语和宾语)

状语表示状态,后面+副词/形容词/动词(通常是谓语)

补语表示补充,动补/形补(前面是谓语)

[]状语后置&补语

将修饰语提到中心语之前,如果句子说得通,那么就是状语后置,反之就是补语。

举例:热死了,将死了提到热之前:“死了热,很显然句子不成立,那么就是补语。

记忆口诀:

定语用在主宾前,谓前为状谓后补。

还有标志的地得,分别对应定状补。

定语修饰主语或宾语

谓语前面是状语,谓语后面是补语

举例:乌鸦的翅膀绝遮不住太阳的光辉

·       定语:乌鸦

·       主语:翅膀

·       状语:绝

·       谓语:遮(动词或形容词)

·       补语:不住

·       定语:太阳

·       宾语:光辉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因此我们也可以延伸到文言文语法

 

第一部分:文言文句式:倒装句,被动句,判断句,省略句

,倒装句:宾语前置、定语后置、状语后置、主谓倒装

(一)宾语前置

1.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,宾语前置

1)规律 : 否定句中,代词作宾语,宾语前置

2)否定词: 不、未、莫、无、、非、否、……

3)句子结构: 否定词+代词宾语+谓语动词

4)代词:人称代词:

第一人称:余,我,予,,自,己......

第二人称:汝,子,尔,乃,若......

第三人称:其,彼,之......

指示代词:是,其,此,斯,兹,之,然,而,彼,夫......

疑问代词:谁,孰,何,,胡,安,焉......

5)例句:

古之人欺也。 → 翻译:古代的人不欺骗我

之有也。 →翻译:没有这种事情。

不患人之已知。→翻译: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

三岁贯汝,我肯顾 。 →翻译:不肯照顾我

2.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,宾语前置: (何、安、谁、

1)规律 : 疑问句中,疑问代词作宾语,宾语前置

2)疑问代词: 何、安、、谁、孰、、胡、焉……

3)句子结构: 疑问代词+谓语动词

4)例句:

大王来操 ? →翻译: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?

沛公在 ? →翻译:沛公在什么地方?

与归? →翻译:您与谁回去?

3、 “之”,“是” 作为宾语前置句的标志

1)规律:之、是可以作为宾语前置句的标志

2)句子结构:宾语+之/是+谓语

3)例句:

何陋有?→ 翻译:有什么简陋的呢?

句读不知,惑之不解。→ 翻译:、不知句子(如何)停顿,向老师请教。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。

唯利图 →翻译:只图谋利益

唯命从 →翻译:只听从命令

4、介词“以”的宾语提前

一言蔽之。→以一言蔽之。

为期。 →以秋为期。

 

(二)定语后置

1: “之”可以作为定语后置句的标志。

无爪牙之利 ,筋骨之强→翻译:蚯蚓没有(锋利的)爪子和牙齿,(强劲的)筋骨。

2: “者”可以作为定语后置句的标志。

求人可使报秦者 →翻译:寻求一个(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) 人。

3:“之+者”可以作为定语后置句的标志。

石之铿然有声者→ 翻译: 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

4: 数量词的定语后置句。

比至陈,车六七百乘,骑千余,卒数万人。→ 翻译:等到了陈这个地方,有六七百辆车,千多名骑兵,数万名士兵。

(三)状语后置

1: 于,可以作为状语后置句的标志

何以自托于赵?→翻译: 凭什么自己在赵国托身/立身呢?

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→翻译:冰是水凝结而成的,却比水还要寒冷。

青取之于蓝。→翻译: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

2: 以,可以作为状语后置句的标志

戒奢以俭 。 →翻译:用节俭戒掉奢侈

(四)主谓倒装

美哉, 我少年中国 →翻译: 我的少年中国,多美啊

不仁哉! 梁惠王也 →翻译: 梁惠王,仁义啊

 

二,被动句

1,“见于”系列

秦城不可得, 欺。译:秦国的城池恐怕不可以得到,白白地被欺骗

而君幸赵王。译:而您被赵王宠幸

臣诚恐王而负赵。译: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

不能举全吴之地,十万之众,人。译:我不能用全吴的土地,十万的民众,被别人牵制

2,“为所”系列

天下笑者, 何也? 译: 被天下人耻笑,为什么呢?

人马蹈藉。译: 羸弱的士兵被人和马践踏

3,“被”字系列

信而见, 忠而。译: 讲信用却被怀疑,忠诚却被诽谤

4,无标志系列:动词本身表被动。

牧以谗诛。译: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

 

三,判断句

1) “者也”系列

……者,……也 廉颇者, 赵之良将也

……也 项脊轩, 旧南阁子

……者 四人者: 庐陵萧君圭君玉, 长乐王回深父,余弟安国平父、安上纯父

……者也 沛公之参乘(cān shèng樊哙者也

2) “副词”系列: 乃 则 诚

乃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。译: 这就是我为公子贡献生命的时候了

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译: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

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译: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关乎存亡的时期。

3 “动词”系列:为 是

:如今人方为刀俎, 我为鱼肉。译: 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,我们是(砧板) 上的鱼和肉

:不知木兰是女郎

4 主谓直接表判断

无标志 刘备天下枭雄。译: 刘备是天下的英雄

无标志 刘豫州王室之。译: 况且刘备是王室的后代

5 否定判断句。非

非:六国破灭, 非兵不利, 战不善, 弊在秦。译: 六国被攻破灭亡了,不是兵器不锋利,仗打得不好,弊端在于贿赂秦国

 

四,省略句

1.省略主语

承前省 如: 永州之野产异蛇,(异蛇) 黑质而白章。

承后省 如: (公) 度我至军中,公乃入。

自述省 如: (予) 爱是溪,(予) 入二三里,(予) 得其尤绝者家焉。

对话省 如: (孟子): “独乐乐,与人乐乐,孰乐? ”(): “不若与人。 ”

2. 省略谓语

如: 一鼓作气,再(鼓) 而衰,三(鼓) 而竭。

3. 省略宾语

如: 可烧而走(之) 也。

公阅毕,即解貂覆生,为(之) 掩户。

4. 省略介词“于”

如: 今以钟磬置(于) 水中,虽大风浪不能鸣 焉。

 

 

第二部分:词类活用

,名词的活用

1,名词用作动词

秦伯说,与郑人

翻译:秦伯很高兴,与郑国人结盟。

2,名词用作状语

故令人持至赵矣。

翻译:所以派人拿着和氏璧,从小路到赵国去。

3,名词的使动用法

人杰地灵,徐陈蕃之

翻译:(南昌这个地方) 人杰地灵,徐使陈蕃放下卧榻。

江东父老我,我何面目见之

翻译:纵使江东父老可怜我,使我做大王,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。

4,名词的意动用法

鱼虾而麋鹿

翻译: 以鱼虾为伴侣,以麋鹿为朋友。

孔子子、弘、师襄、老聃

翻译:孔子以子、弘、师襄、老聃为师。

 

二,动词的活用

1,动词的使动用法

焉用郑以陪邻?

翻译:为什么用使郑国灭亡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?

2,动词作名词

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焉。

翻译:大国是难以推测的,就怕有伏兵

 

三,形容词的活用

1, 形容词作动词

李氏子,年十七,古文,六艺经传皆通习之

翻译:李十七岁,喜欢古文,六艺、经书和传记都普遍学习了。

2,形容词作名词

薪之不见,为不用

翻译:整车的柴都不看见,因为没有用眼睛啊。(这里的眼睛是意译,实则为视力)

3,形容词的使动用法

其达士,其居,其服,其食,而磨厉之于义

翻译: 那些明事理的人,使他们的住处洁净,使他们的衣服美丽, 使他们能够温饱,并且(经常) 切磋磨砺道义。

臣请璧归赵

翻译: 请让我使和氏璧完好地回到赵国。

4,形容词的意动用法

渔人甚之。

翻译:渔人对此(眼前的景色)感到十分诧异

 

 

第三部分:文言实词

主要需要推断出一些古代用而现代不用的词汇。

 

 

第四部分:古今异议词

1,古今异义=古汉语词汇单音节化+古今名物制度不同

2,常见的古今异义

 妻子 妻子和孩子

却看妻子愁何在。  译:回望妻子儿女,也已一扫愁云。

 地方 某一区域/土地方圆

地方百里而可以王。译: 土地方圆百里就可以称王

 所以 因果关/系 表凭借,用来……的

师者,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。译: 老师,是用来传授道理、教

授学业、解答疑惑的

 卑鄙 品质恶劣/不道德 地位低,见识浅

先帝不以臣卑鄙.译: 先王不因为我地位低下、见识浅薄

 穷困 贫穷困苦/走投无路、 处境窘迫

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.译: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、处境

艰难来归附我

 以为 认为/把……制成

輮以为轮.译: 用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

 其实 所说的是,实际情况/他实际上

曹虽托名汉相, 其实汉贼.译: 曹操虽然假托名义上是汉朝的臣相,他实际上是汉贼

 

 

第五部分:通假字

1,通假字,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。

通——通用

假——借代

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。

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/别字。

2,通假字常见类型

 读音相同

例如: 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 “蚤”通“早”

 读音相近

例如: 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 “要”通“邀”

 形声字与声旁字互通

例如:满坐寂然,无敢哗者 “坐”通“座”(形声)

例如: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。 “材”通“才”(旁字)

 

 

第六部分:文言虚词

,常见虚词:而,所,何,乎,为,乃,焉,也,以,因,于,与,其,且,则,者,之,若。